科研方向
  • 位置:首页 -->课题组蒋翰林硕士赴南极参与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建设

        龙年春节前夕,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东南大学2023届校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员工蒋翰林参与了此次建设任务。




秦岭站建设工作概况

        秦岭站是中国在南极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位于南极洲东部维多利亚地罗斯海沿岸的恩克斯堡岛,是地球上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少的地区之一,气候恶劣,目前在此设站国家很少。每年1月的南极,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也是施工的黄金窗口期。据蒋翰林介绍,为了赶在2月份南极冬季来临前完成新站的建设,秦岭站采用了先进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模块化箱式房间+保温装饰一体式外维护板体系。钢材为特种钢材,强度等级为Q355NH E级耐候钢,低温冲击性能-40℃。

为保障现场按照质量,在国内就已经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运到南极现场拼装即可。对于科考站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度夏、越冬、办公室、实验室、厕所五大类,一共84个。所有功能模块房间都事先在国内加工好,到了南极现场安装即可。


与飓风赛跑 终成秦岭

就在工程进展一切顺利的时候,一场飓风正在酝酿。秦岭科考站建成后,根据其设计指标,可以抵抗17级的风力,但在其建设期间,还不能形成完善的抗力体系,因此很难抵御飓风,此时科考站是最危险的。而根据预报,在未来的两天,最大风速可以达到35米每秒以上,相当于12级飓风。这将是新站开工以来遭遇的最强风。

        而此时的新站,正是幕墙板安装的关键期。目前不封闭的结果可能导致已经安装的幕墙板被吹走,前功尽弃,而全部封闭至少需要3天的工期,但留给大家的时间窗口只有10个小时


        考察队当即决定,对新站迎风面紧急封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突击战打响了。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但室外温度却极低,天空还飘着雪花,从南极内陆吹来的下降风,就像是来自冰箱的冷冻室。

        就在施工作业全部完成之后的几个小时,12级的飓风来了!时速120公里的飓风,裹挟着地面的积雪掀起了漫天的迷雾,能见度不足5米。由于及时采取了封闭措施,在呼啸的飓风中,新站内部一切正常。为了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在12级的飓风中,内部施工恢复了,建设者排成一排,拉着一根绳子,往返于工地和宿舍之间。


        持续了三天的飓风终于停歇了,在经历了72小时飓风的连续冲击之后,新站依然毫发无损地屹立在南极罗斯海!风暴过境,太阳的光辉照耀在科考站的幕墙板上,迸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蒋翰林校友简介



        蒋翰林2023年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冯若强教授课题组,其硕士论文课题内容为快速建造模块化钢结构房屋体系研究和结构抗风,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苏州锦江国际大酒店80米跨模块化钢结构连廊提升以及广商中心(376米)、深圳金砖豪园连体超高层和武汉广电媒体项目等重大工程的抗风设计。作为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新站队队员,参与此次中国南极秦岭站的现场建设工作。

        蒋翰林校友表示,“前往南极是我十年前的一个梦想,非常荣幸能够在毕业的第一年前往南极,在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在南极的日子充满了挑战和奇迹。每一天,我都在极端的环境中学到了新的东西。在与队友们的合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和信仰的力量,我们共同克服了种种困难。感谢曾经的梦想一直激励着我,我想我会再次回到南极的,继续为中国极地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地址:中国 南京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210096     电话:+86-18406550209     Email:hitfeng@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ICP备案号:苏ICP备17007930号-1   CopyRight (C) 2016-2018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冯若强  All Right Reserved